1. 首页 > 手游资讯

现在车圈大佬见面不互怼了:雷军感慨造车时机好 车圈深扒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4-17
摘要:刚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进行了一系列重磅分享:余凯官宣地平线征程 6P 正式回片,华为兆瓦超充方案发布。蔚来自研芯片和整车 OS 对外开放,张亚勤研判「无人驾驶 ChatGPT 时刻」已经到来。雷,现在车圈大佬见面不互怼了:雷军感慨造车时机好 车圈深扒

 

刚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进行了一系列重磅同享:

余凯官宣地平线征程 6P 正式回片,华为兆瓦超充方法公开。

蔚来自研芯片和整车 OS 对外放开,张亚勤研判「无人驾驶 ChatGPT 时刻」已经到来。

雷军第一次登台发起呼吁,李斌线下还约王传福共乘 ET9,安徽三强现场互动,尹同跃还调侃起地平线智驾“伶俐的脑袋不长毛”。

大咖云集,内容丰盛,文章较长,阅读指引如下 (排行不分先后):

1.王传福:智能化变革很快,像功能机转给智能机

2.尹同跃亲测地平线智驾,感慨“伶俐的脑袋不长毛”

3.余凯:征程 6P 回片,自动驾驶 3 年脱手 5 年脱眼

4.雷军首登百人会,倡议共建智能车生态

5.华为兆瓦超充方法公开了,小米接入华为超充联盟

6.何小鹏:飞行汽车是具身智能生态一部分

7.蔚来自研芯片和整车 OS 对外放开

8.李想详细解答开源 OS,“车同轨,书同文”

9.张亚勤:2025 是「无人驾驶的 ChatGPT 时刻」

王传福:智能化变革很快,像功能机转给智能机

王传福再次强调,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并进一步延伸,智驾是安全出行的绝顶守护。

从人的尝试来看,如果说上半场电动化是改善性,下半场智能化是倾败性。

智能化的变革更快,也许也就两到三年,就像当年功能机给智能机转移。

以前新能源渗透率衡量行业进步速度,现在开始可以用高阶智驾渗透率来推动行业高质量进步。

王传福最后拓展资料,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产业链,都领先全球 3-5 年。

王传福讲话下台后,他的一位安徽老乡接着上台把大家都逗乐了。

尹同跃亲测地平线智驾,感慨“伶俐的脑袋不长毛”

尹同跃接棒王传福,化身“段子手”,上来就表示,自己在王传福后面讲话压力很大,坐在雷军旁边又享受了年龄最大雷军粉丝的好处。

他觉得自己每次来百人会听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的同享都一个很好的进修机会,内容极为丰盛,“有时候领会不了”。

他透露,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现在给奇瑞赋能很大”,他此前在北京专门用一上午尝试了地平线智驾,“伶俐的脑袋不长毛”,体现到了车上也是如此,花式点赞了地平线智驾“伶俐”。

最后,作为中国多年出海冠军的掌门人,尹同跃还呼吁能有更多支持,让行业从过去的整车出口,走给海外研发和制造,真正的融入到全球汽车的大环境去,

并希望奇瑞在西班牙的合作案例,能够为行业提供案例。

余凯:征程 6P 回片,自动驾驶 3 年脱手 5 年脱眼

据余凯说明,2024 年每三台中国智驾车就有一台搭载地平线方法,接着秀了一下生态圈:

余凯表示现在牌桌上主要就三个玩家,地平线、英伟达和高通。

接着,余凯公布两大进展:

征程 6P 正式回片,HSD 三季度量产。

征程 6P 是地平线征程 6 系列的旗舰芯片,算力高达 560TOPS,差不多等于于两颗主流方法的性能。

HSD 是地平线的高阶智驾体系,现场进行了复杂道路场景下的展示,比如三点式点头,施工路段。

接着余凯同享了两个关于行业的“非共识”:

壹个是自研论。

在余凯看来,自研不自研,都是招式,就像打咏春还是打武当拳。核心还是达到目标,更快的跟上速度。

另壹个是产品逻辑。

余凯认为,AI 时代的产品逻辑跟互联网的产品逻辑有巨大不同,互联网时代数据很重要,由于用户需求是核心,需要流量。

但 AI 时代不是这样的,比如 AlphaGO,第一代采用的是人类历史下棋数据去训练,研究人员给的评价是九段,极其优越但还没有超人。

而后来 AlphaGO Zero 横空出世,完全从 0 开始,利用强化进修左右互搏,最后成为了围棋界的神。

DeepSeek 刚起步时,没有流量、没有用户、也没有数据,它的推理来自数学和逻辑。

因此余凯认为,从人类的数据去进修,是会限制 AI 能力的上限,需要借助强化进修,需要推理。

因此 AI 时代,不再是互联网时代的“洞见人间烟火”,而是“逼近全球的真相”。

在余凯看来 AI 达到人类水平不行,必须追求超越人类,比如自动驾驶。

他还举例目前自动驾驶,很多司机的驾驶行为不值得进修,由于有很多坏毛病,

最后,余凯展望了自动驾驶的进步进程,他认为最多十年就可以实现,你在北京海淀周五下了班,上车该打游戏打游戏,该睡觉睡觉,接着一觉醒来,人已经到青岛海边看日出了。

但正如 4G 来了,才有了抖音等短视频,等到了 L4,车辆也会催生“五花八门的数字内容消费”。

如果实现自动驾驶后,用户脱手脱眼,依然选择拿去手机,余凯认为这是“全部车厂的悲哀”,应该想办法把车打造为新的智能空间,满足用户在自动驾驶时代的内容消费需求。

余凯表示,行业马上快速收敛,“自研 + 第三方”并行是最安全的选择。

雷军首登百人会,倡议共建智能车生态

今天距离小米 SU7 上市刚好过去 1 年零 1 天,雷总上台先回忆了 SU7 包括 Ultra 的巅峰成绩,感慨现在回头看当年造车,“也许刚刚好”:

等大家造车的时候技术已经特别成熟,用户消费习性也成熟了,整个产业的供应链也特别成熟。

据雷军透露,小米 SU7 Ultra 锁单已破 1 万台,而去年整个 50 万元以上的豪华轿车市场不过 12.1 万辆,雷军认为这意味着“超豪华市场对小米打开大门”。

接着雷总呼吁,共建智能车生态,展示了一些小米的成果,比如手机支架,后排拓展屏。

雷军透露,目前已经跟几家伙伴达成共识,正在共享生态,很快小米的生态配件就会出现在同行的车上。

华为兆瓦超充方法公开了,小米接入华为超充联盟

不了解啥子缘故,此前在出席名单中的余承东今天没有登台。

华为董事、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如约而至,进行了同享。

数字能源部门也许大家不太熟悉,主要是对外提供电动化化解方法。

理想 MEGA 的前电机、鸿蒙智行车辆的电机都是来自数字能源供应。

去年还联合比亚迪、小鹏、理想等发起了超充联盟,今天的新鲜同享显示,小米已接入华为超充联盟。

在简单回顾过去成绩后,侯金龙在同享中主要面给商用车,公开了兆瓦超充技术。

侯金龙认为,重卡物流将掀起第三波电动化进步浪潮,推动未来 10 年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将达 2.4 亿辆。

然而重卡电动化面临着两大阻碍:

充的慢,铺桩少。

货车师傅往往开一段距离就要休息很长时刻,等电充满再上路,严重拖累了货运效率。

针对该难题,华为公开了商用的兆瓦超充技术,最大电流可达 2400A,最大功率 1.44MW,3 秒钟可补 1 度电,覆盖短、中、长途等不同场景。

不过,终端的高功率充电也会冲击到电网,带来了新的难题。

因此华为采用分布式微电网技术,结合光伏技术储能,将局部的充电站视为“微电网”,削峰填谷还能降低成本。

何小鹏:飞行汽车是具身智能生态一部分

何小鹏登台,先快速回顾了小鹏过去两个月的新势力销冠成绩,透露了小鹏现在的出海规划:

市场上,现在进入 60 个民族和地区。

价格上,主要出海 3.5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27.5 万元的车型。

接着,何小鹏开始说明小鹏新的增长曲线:

飞行汽车。

何小鹏表示,新势力创立十年后,开始走给从 1 到 2 的创业阶段。

每个车企对此有不同的选择,小鹏瞄给的是飞行汽车。

小鹏将飞行汽车视为具身智能生态的一部分,在该领域已投入 11 年,其中仅做飞机的研发员工就有 1400 人,累计投入已超 100 亿元,现在投入会超 30 亿元。

高投入换来了四大自主技术,包括智驾、动力、材料和导航,听上去确实有点像车:

何故要做飞行汽车?

首先,据何小鹏透露,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很庞大,有望达到 2 万亿美元。

接着,是化解现实出行的痛点。

何小鹏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现场表示,“在座的各位很多人是买得起飞机的”,但由于各种麻烦没有买。

因此小鹏研发了两种飞行器,一种是也许已经有人在路上见过的分体式「陆地航母」,「飞行体」能够从母体也就是车体分离,不过续航里程相对短,也就几十公里。

还有一种适合长途飞行,续航大概是 500 公里。

其中,陆地航母正在冲刺落地,审定进展顺利。

相关工厂已经在建设中,年产能达 1 万台,规划三季度工厂竣工,明年交付。

根据此前透露的消息,陆地航母售价不会超过 200 万元,何小鹏欢迎寻觅者们报考飞行驾照,小鹏正在联合运营飞行营地,开展飞行驾驶员培训。

何小鹏最后发起讨论,飞行汽车是汽车和无人机的更新,还是飞机的降级?

这背后实际上是飞行汽车应该归为哪一种类型的交通工具,接着进行管理和监管的难题,何小鹏现场对此进行了呼吁。

蔚来自研芯片和整车 OS 对外放开

李斌解释了蔚来的折损背后,即蔚来的钱都花哪儿了?

李斌表示,蔚来在无形资产项下累计投了近 600 亿人民币,而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只有 400 万美元。

李斌解释这是以顶尖的财务标准标准自己,亏在哪里儿了都是一目了然。

大部分都是投了研发,累计投入达 600 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今天,蔚来建了 3206 座换电站,以一己之力建了中国 72% 的换电站。

充电站 4436 座,充电桩 25818 根,目前已经在江苏和浙江实现了换电“县县通”,要在现在年底实现全国 27 个省级行政区换电“县县通”。

而研发投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蔚来 ET9,这是蔚来十年的技术集大成之作,李斌明确 ET9 的安全冗余支持 L4 级高阶智驾。

蔚来规划现在上市九款车,这是交付的第一款车,最核心的是一硬一软:

硬件是蔚来自研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1 颗性能至少等同 4 颗 OrinX,研发投入可以布 1000 座换电站。

以及全域整车操作体系 SkyOS・天枢。

李斌表示这些都对外放开,“欢迎大家运用”。

他还在现场还带王传福尝试蔚来 ET9,双方互相点赞了各自最近上市的行政旗舰轿车。

李斌现场回忆起和尹同跃的交谈,尹同跃“曾称造车 27 年,前 24 年都很辛苦,最近 3 年才稍微好一些”,感慨安徽人做事都喜爱厚积薄发。

李想详细解答开源 OS,“车同轨,书同文”

两天前官宣开源自研汽车 OS 后,李想进一步拆解了自研汽车 OS 的组成。

具体可分为三部分:

    整车的智能车控

    智能驾驶 OS

    整车内的通讯架构和工具链

    智能车控是车辆的小脑,比如调节空调、座椅和空气悬挂。

    理想自研的汽车 OS 能够让车辆的相关控制都集成在壹个控制器下,大大节省了相关成本,而且整车更灵活。

    OS 可以适配各种 MCU,适配相对灵活,毕竟软硬件解耦了,企业的研发效率也进步了。

    接着是智能驾驶 OS,是车辆的大脑,能够更好的共享算力,加快图像处理速度和人物调度。

    第三个部分就是整车通信的中间件,等于于车的神经体系,负责有效传递各个部分的信号。

    车上有各种各样的部件,比如雷达和屏幕,用统一的通讯协议,就像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让通信更快更安全。

    张亚勤:2025 是「无人驾驶的 ChatGPT 时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 院长张亚勤在会上做出研判,表示 2025 年会是无人驾驶的 ChatGPT 时刻。

    张亚勤判断,自动驾驶规模化的临界点已经到来。

    首先是技术上的变革,过去的数据不足、驾驶常识、还有大量的边缘场景等难题,由于大模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

    接着技术提高带来了诸多好处,不管是 AI 司机的安全性还是接单量,都实现了超越。

    成本同时快速下降,根据投资机构 ARK 测算,度娘无人车的成本为 0.38 美元 / 英里,转换一下就是 1 公里 1 块 7 毛钱。

    低成本加速商业化布局,尤其是出海,Waymo 规划现在进军东京,度娘则已官宣萝卜快跑会落地迪拜,将部署超过 1000 辆无人车。

    包括文远和小马等此前也落子了中东。

    不过,如果想要规模化,实现 10% 的新车型都有 L4 级自动驾驶的能力,抵达「DeepSeek 时刻」,张亚勤则认为需要到 2030 年。

    张亚勤还同享了对当前技术路线的看法,以及行业 ToB 和 ToC 两端的商业化进展。

    首先是争议最多的纯视觉和冗余感知路线之争。

    张亚勤表示,无人驾驶需要多模态,而且不仅需要激光雷达,也可以有 4D (平台 2D 坐标 + 速度 + 高度) 毫米波雷达,还可以有别的不同模块。

    张亚勤认为,如果有各种数据源都应该用起来,做更好的决策。

    包括端到端,也需要有制度去兜底,这一个工程难题,不一个教条难题,不是说端到端自动驾驶就一点制度都不能用。

    接着是单车智能和车路云协同的难题,张亚勤认为,做 L4 级自动驾驶还是以单车智能为主,单车一定要能做到无人驾驶,接着再去思考车路协同,后者只是小编认为是一个安全冗余上的补充。

    商业化进展方面,据说明目前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城市,触达人口超 1700 万人。无人矿卡已可实现 7*24 小时作业。

    综合来看,现在的百人会论坛,对比去年少了一些“火药味”,更多的是对行业整体的呼吁,以及重磅成果的展示。

    新势力走给了新的阶段,开拓新的业务,巨头站稳新能源,转身猛攻智能驾驶。一切正如王传福所说:

    中国汽车不仅是电动化引领全球,而且智能化也是持续寻觅并引领全球。

    这篇文章小编将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有车有据